欢迎光临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757-85651532   13553328688

English

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COMPANY NEWS
十大网投官方入口厂家对虾养殖技术(1)

发布者: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正规的网投网站|正规的网投网站   发布时间:2017-2-10 11:29:25

一、底质恶化对对虾的危害,如何改良底质?
俗话说,养虾先养水,要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必须要先从底质改良着手。除水源外,底质是影响水质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新开的虾塘较少发病,虾也大得快,就是这个原因。

1.底质恶化的危害:
1)容易造成缺氧
    残饵、死亡的生物尸体、虾粪便等沉积于塘底,形成淤泥(有机质),淤泥过多的塘底氧化分解要消耗水中大部分溶氧,造成塘底甚至整塘水体的缺氧,水质恶化。据统计,精养老化塘底耗氧量往往占水体总溶氧的35%以上。

2)水体有毒物质大大增加
    淤泥较多的池塘中,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塘底的有机质而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如硫化氢,亚硝酸,甲烷,硫醇等等。这些物质大多对对虾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3)PH的失衡
    淤泥中的有机质在嫌气和厌气细菌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降低PH值,过低的PH值将会影响虾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并且水质恶化。

4)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对虾感染而发病。
    养虾失败、成本高等等很大因素在于水质的恶化,而水质恶化往往由于底质恶化而引起,改水必不可少,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改底才是根本,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已成为当今养殖技术的重点,而增加底部溶氧是一项最易控制的方法。

2.常用的改底方法:
    1) 收虾后,对于淤泥厚积过多的塘底用推土机将它们彻底推掉或者用高压水枪冲洗塘底,将淤泥排掉或抽出。
    2) 晒塘:将塘底尽量晒至龟裂,使塘底尽量氧化。经暴晒的塘底能更有效吸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3) 进水前,投放生石灰杀菌,氧化塘底,并使之钙化,石灰投放量一般为100—300斤/亩
养殖过程中:
    4) 投放有益活菌,分解有机质
    5) 养殖过程中投放底质改良剂
    6) 养殖过程中投放某些氧化性药物如粒粒氧、高锰酸钾、养邦等(请在技术员指导下使用),有条件的可对底部充气打氧。


二、肥水主要有哪些方法?
1.无机肥肥水:肥水快,肥效短
    ①尿素,过磷酸钙:配比为:5:1—10:1。首次施用4斤/亩,视具体情况可连续或隔天追肥(用量减少),直至透明度适当,水色稳定为止。
    ②复合肥:(N-P-K)型;用法用量参考上面
    无机肥若使用不当会助长水草和泥皮,且肥水后,PH值升得较高。

2.  有机肥肥水:肥水慢,肥效长
    ①鱼粉5斤,米糖1斤,EM菌1—2两,无氧发酵(密封发酵)3—5天后使用。
    ②黄豆10—20斤,浸泡后磨浆全池泼洒
    ③鸡粪干5—10斤,碎后加入5%用量的生石灰,密封24小时,加入水浸泡3-5天后去渣使用。
    ④花生饼5斤,米糖1斤,红糖1-2两,芽孢杆菌1—2两
花生饼米糠加水至刚浸湿呈泥状为主,密封发酵3天后加水、红糖和芽孢杆菌有氧发酵(充气发酵)2—3天使用。
    ⑤熟化鸡粪干5—10斤,米糖1—2斤,红糖1-2两,芽孢杆菌1—2两,水发酵3—5天,去渣使用。
    以上用量均以米/亩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增减。
    有机肥使用时要注意消毒、充分发酵,尽量消除有害细菌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

3. 商品肥水肥料肥水
    此类商品是根据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人工配合而成,或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质量好的该类肥水肥料具有使有安全、营养全面、肥水快、肥效长等特点。

4. 直接用芽孢杆菌或复合菌肥水
    这种方法多用于塘底较肥的池塘,是利用这些活菌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营养元素供给藻类生长繁殖,达到肥水的目的,同时可改良水质底质。该方法往往需要较大剂量的活菌,据了解,此种方法肥水养虾成功率较高,但成本高。

三、肥水注意的问题:
    1.肥水应选择有阳光的白天,高水温季节可选择上午,低水温季节可选择中午
    2.肥水时最好开动增氧机,既可翻动水体,使藻类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为藻类生长需要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
    3.如果塘水含重金属超标、或含铁量高(铁锈红水),可用腐植酸钠等解毒,含氯消毒剂残留过量,可先施用硫代硫酸钠(500—1000克/亩)解毒后再施肥肥水。
    4.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水色浓淡酌情追肥,以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藻类暴长而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类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大起大落。
    5.新塘、沙底及“瘦塘”肥水时,可考虑用无机肥及有机肥配合使用,同时达到速效和长效的目的。
    6.老塘及富营养化塘(“肥塘”)肥水时,单独使用无机肥肥水往往就能达到肥水目的。
    7.施用肥料时人们往往同时使用有益活菌,既能净化改底,又能提供一定量营养物质,因此肥水又能达到保水目的。
    8.若塘底生有青苔水草等,进水肥塘前应先将它们清理掉,可用机械方法或杀藻剂(可施用硫酸铜或络合铜等,用药两天后最好将水排掉或抽掉)。
    9.长期使用化学肥料肥水有时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水质变酸,这时需要使用优质活菌来分解塘底沉积的有机物质,降低池底时肥料的吸附性,然后再施用其它优质的肥水素(如氨基酸肥料等)
    10.若水体中持续出现大量的浮游动物(如轮虫等),其会吃掉水中多数的藻种,这时可施用消毒剂或其它药物将之杀死后再肥水。

四、第一次或多次肥水不起主要有哪些原因?如何补救?
    施用肥水肥料后,若水肥不起,必须要先认真找出原因,再作处理。切忌匆速盲目继续施肥,尤其是施用同一种肥料,若已经放苗更要注意,避免虾苗因此引起应激。
肥水不起的原因可能有:(参照以上注意事项)
补救措施:
    除针对具体原因做出相应处理后,还可排去池中部分旧水,进10公分左右新水(或从其它池塘中引入无害“肥水”)补充藻种,施用白云石粉以补充钙盐,稳定PH值,再施用优质肥水素(如氨基酸培藻素等)重新培藻。

五、什么样的水是好水?
    通常认为,水体稳定且净化能力较强的水才是好水。主要取决三个方面:
    1)藻类:藻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标高,生物量大且活力强,既藻类多,水肥且不老才是好水;
    2)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的能力是水体稳定的基础;
    3)化学物质:如充足的氧气、较高浓度的缓冲物、等都是水体稳定和净水的重要因素。

六、通常人们讲水色“肥、活、嫩、爽”:具体指怎样的水色?
    肥:水中有机物多,浮游生物适当,透明度符合要求;
    活:水色生机勃勃,浮游植物群落正处于繁殖旺盛期,具体可表现在水体早、中、晚PH值各不相同,但又变化不大。一般早上最低,中午较高而傍晚最高;
    嫩:水色鲜嫩不老,易于消化的藻类多,大部分藻类未老化。
    爽:水质清爽,浑浊度小,透明度适中,水中溶氧高
    上述四大特点表明对虾喜食,易消化的单胞藻繁殖旺盛,溶氧充足,酸碱度适宜,有害化学成分含量少。

七、几种常见不良水体的改良方法: 
    1)“黄泥水”:参考第二2点方法较为理想。
    2)“老化水”:维生素B12+尿素洒水可取得较理想效果。B12可用常用的畜用B什水代替,每亩10斤+尿素0.5-1斤,使用前可先辅以腐植酸钠泼洒。

八、如何选择种苗?
    养虾成功与否,与虾苗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好的种苗抗病力强,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成本低。反之,在养殖过程中虾常发病,商品虾大小参差不齐,饵料系数高,生长慢,甚至在一定密度下养到60条左右/斤后长得更慢,因此在选择种苗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肉眼判断时,质量好的苗一般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1.规格整齐,大部分的虾大小比较均一。
    2.活力强,反应灵敏:游动及弹跳有力,当用手触动水面时,苗即反应弹跳。
    3.体色透明,无异样颜色(如天蓝色、红色等)
    4.体表无粘附脏物
    5.两条触须常合拢,偶尔张开即又合并
    6.尾扇常张开
    7.将虾苗放于掌心上,挣扎弹跳力强
    8.逆水能力强:同一方向搅动瓢内水流,虾苗能逆流游动
    9.肠胃饱满,充满食物
    10.附壁性强,盛在瓢内的虾苗,绝大部分沉底附于四周壁上,中间和水面虾苗多时一般不是好苗(饥饿捕食时除外)
 
注意事项:
    1)高温苗不要:有的育苗场育苗自始至终车间门窗紧闭,室内气温、池内水温一直很高,至出苗前也不降温,这样的虾苗适应环境能力差,成活率低。
    2)抗生素浸泡出来的虾苗不要:有的育苗场为了提高出苗率,育苗水体自始至终使用抗生素,这样的虾苗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很弱。
    3)选苗时应首选信誉、口碑好的苗场的虾苗。
    4)放苗前应先试水。
    5)放苗后应即可放置罾网,以观察虾苗吃食、生长及有无出现死苗情况,观察吃食情况可选择晚上,用电筒从罾网底下向上照即可观察清楚。

    文章整理:十大网投官方入口  /product-1-1.html


十大网投官方入口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横路新联工业区西一路9号 邮政编码:528244

网址: 服务热线:0757-85651532 135 5332 8688

十大网投官方入口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横路新联工业区西一路9号

邮政编码:528244

网址:

服务热线:0757-85651532

13553328688

版权所有@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正规的网投网站|十大网投官方入口-正规的网投网站,本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按网站上公布的联系方式告知删除

技术支持:佛山网站建设粤ICP备14035519号